我市科技助力皖西白鵝產業發展
本網訊“兩強一增”實施以來,我市提高皖西白鵝保種育種工作科技支撐,皖西白鵝飼養量上半年已達1050萬羽。2021年,我市皖西白鵝飼養量達1025萬羽,年出欄924萬羽,羽絨產量達1100噸,提供羽毛片1800余噸,一產產值近27億元。
白鵝資源保護體系化。市委、市政府將皖西白鵝產業納入農業特色產業“138+N”工程,逐步加大皖西白鵝種質資源保護,完善皖西白鵝良種繁育體系。目前,我市有皖西白鵝種畜禽經營企業10家,其中原種場1家、祖代場3家、父母代場6家?,F有全省唯一的皖西白鵝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1家,省級保種場3家。
白鵝生產格局標準化。全市形成以金安區、裕安區、霍邱縣三縣區淠淮生態經濟帶區域為重點的皖西白鵝生產格局,以金安區東橋鎮、翁墩鄉,裕安區固鎮鎮、羅集鄉等鄉鎮為重點的養鵝基地初具規模,僅裕安區固鎮鎮就發展年飼養量1000羽以上家庭農場38家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9家皖西白鵝養殖企業通過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驗收,13家通過了市級示范場驗收。
羽絨產業發展多元化。全市經營范圍涉及“羽絨及制品”的經營主體1097家,其中企業581家、個體工商戶516家。目前,全市羽絨及制品經營主體以民營企業為主,其中年總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有18家,占總數的4%;5000萬元至1億元的有14家,占3%;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有58家,占14%;1000萬元以下的有340家,占79%。(談小龍 聶焱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宋金婷)